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法学教育需要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马怀德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这一主题,充分研讨,分享经验,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构

在数字化时代,法学教育需要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马怀德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这一主题,充分研讨,分享经验,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第三单元,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分享了在数字时代抓好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法律史与法理论研究所所长杜斐教授(Thomas Duve)的主题则是"数字时代的法律学术研究"。葡萄牙天主教大学全球法学院院长马杜罗教授(Miguel Poiares Maduro)认为全球化和技术发展是影响法学教育的两个关键因素。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美露(Ruth Chang)认为在既有英美法学教育模式之外,需要新型"思想家+活动家"(think-tivist)法学教育模式。韩国高丽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承焕教授(Jung Seung Hwan)的报告则关注第四次产业革命对法学教育的挑战。

第五单元,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认为我国的法学院校已在学科建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尝试在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法律之间进行交叉融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切斯特曼教授(Simon Chesterman)阐述了数字技术对传统法学教育带来挑战和增强的双重影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法学院院长马修教授(Penelope Mathew)认为疫情也催生了数字技术下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及混合学习等需要,并刺激了诸多有益尝试。秘鲁天主教大学法学院张教授(Elvira Méndez Chang)则关注数字时代"在线学习的国际化"问题。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特拉林(Emanuel Castellarin)认为,数字时代给法学教育带来了更多可利用资源,也带来了远程学习的挑战。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法学院斯奇巴尼教授(Sandro Schipani)认为数字化时代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罗马法原始文献的多语种翻译与数据平台传播值得探讨,并主张法学家们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共同法的发展。

主旨报告每一单元的专家安排都考虑到了全球地域的平衡。第一单元,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高之国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及其对司法的影响。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中心主任葛维宝教授(Paul Gewirtz)在报告中指出,数字时代下的法学教育需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变革:关注除法律问题外的政策性问题、设置更多跨学科课程、培养更广阔国际视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院长霍杜教授(Yenkong Ngangjoh Hodu)辩证地看待数字革命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院长雷普根教授(Tilman Repgen)认为法学教育是为司法培养人才,应从不同层次考虑数字化给法学教育带来的挑战。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法学院院长戈里申科夫教授(Alexander K. Golichenkov)则分享了该院开展的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的项目教学法。

马怀德强调,在数字化时代,法学教育要主动对接、充分利用数字科技,推动法学与科技、经济、管理等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积极应对数字化背景下法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探索法学教育的新发展模式。中国政法大学要充分发挥在数据法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和已经形成的优势,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创新法学研究方式,拓展法学研究范围,破解数字化时代法治建设难题,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

在三个多小时的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就数字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趋势与变革举措、新时代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东西方智慧深度融合,为国家未来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变革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第四单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教授讲述了数字时代法学教育的传承与超越。阿根廷众议院副议长希奥哈先生(José Luis Gioja)认为缩小富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至关重要。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列夫布赫教授(Guy Lefebvre)介绍了由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与大学间国际项目的成员所共同采取的一项创新项目:"法者无疆(Law Without Walls)"。亚非法律协商组织秘书长皮尼特普瓦多先生(Kamalinne Pinitpuvadol)认为经过过去多年发展国际上的法学教育已完成了关键的良性数字化转型。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院长箱井崇史教授(Hakoi Takashi)介绍了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开设的"尖端科学技术与法律"新课程方面的经验。

第二单元,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表示,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法学教育新格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院长林奇教授(Andrew Lynch)指出了数字化教学相比于线下教学模式的劣势,但其灵活性、便捷性、及其在法律职业界和司法系统中的普适性也不可忽视。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法学院院长文托斯教授(Eddy Ventose)关注到法律职业数字化程度逐步提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顾问、荣誉总顾问桑德斯先生(Gerard Sanders)肯定了数字技术在提高法律知识、技术和行为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长乔宾-布雷特女士(Anna Joubin-Bret)介绍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对数字经济的法律规制及数字贸易法作出的根本性贡献。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zfdxxb.cn/zonghexinwen/2022/0519/967.html



上一篇: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知网整
下一篇:山东政法学院开展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和访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