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西南政法大学翻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外译团队成员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牛奔林表示,很多中国特有的法律概念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界定,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深耕翻译研究,在中国法律术语的规范

外译团队成员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牛奔林表示,很多中国特有的法律概念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界定,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深耕翻译研究,在中国法律术语的规范化上做出西政的贡献。

“《民法典》中有很多中国原创性的概念,中国法律外译对于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帮助国外读者了解中国法治建设最新进展,传播中国依法治国国际形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例如‘民事主体'一词,国内大多翻译为civil subjects,而外国法学家对此译法却一头雾水,经多方查证,咨询外籍专家,翻译团队将此暂译为parties to civil legal affairs。”外译团队成员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原外语学院副院长、现人权学院副院长朱元庆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William S. Hein & Co., Inc.公司从事法律出版及信息服务已超过90年的历史,现为全球最大的法律期刊的提供商、订购商和法律图书馆界的服务商。HeinOnline数据库是全球著名的以法律为核心的全文数据库,涵盖全球最具权威性的3000多种学术期刊。

中国网5月9日讯 近日,由全国资深翻译家、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前院长宋雷教授担任审校,西南政法大学朱元庆、曹志建、牛奔林等专家组成的外译团队翻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文版)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由美国海恩公司(William S. Hein & Co., Inc.)和威尔斯公司(Wells Information Services Inc. (USA)) 联合出版,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唯一英文译本收录于国际著名法律数据库HeinOnline,供世界各地英语读者参阅,助力中国法律文化的全球传播。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蒋浩表示,本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英文翻译,由中国顶级法律翻译专家宋雷先生领衔,由国内法律语言教学重镇——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众多专家学者参与,在法典条文的翻译质量及专业方面有所保证。本书可以作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民法典条文立法原意的专业文本,也可以作为法律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参、教辅读物。

作为新中国唯一被冠以“法典”名称的法律,《民法典》的颁行不仅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法典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法治是国际交往的最大共识,法律翻译则是中国法治域外传播的国际桥梁。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学院副院长朱元庆表示,新时代呼唤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专业的翻译评论和批评能够提升法律外译的质量和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有更多的译者致力于中国的法律外译,助力中国法律文化的全球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文版)(荆仁科 摄)

译艺无止境,翻译中如何取舍,是翻译团队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曹志建表示,尽管法律术语的翻译难度特别大,但学校外语学院翻译团队一脉相承于中国顶级法律英语翻译专家之一的宋雷教授,团队专业功底扎实,本着“一字一词总关情”的理念,始终致力于向世界更好地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法律故事。“中国特有相关术语的中国译法的国际传播与接受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信心通过专业的法律翻译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法治建设”,曹志建说。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zfdxxb.cn/zonghexinwen/2022/0512/962.html



上一篇:聊城市冠县政法系统扎实开展“政治三力”提升
下一篇:山东政法学院“点对点”为考生“送考上门”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